中六 中文試卷 (F6 Chinese Past Paper)

編號:
6960
年級:
中六 (F6)
科目:
中文 (Chinese)
學校
檔案格式:
pdf
頁數:
4
檔名:
喇沙 中文1920_F6_mock-P1題目卷

▼ 圖片只作預覽, 如欲下載整份卷, 請按「免費成為會員」 ▼
F6Chinese試卷▲ 圖片只作預覽, 如欲下載整份卷, 請按「免費成為會員」 ▲




中六中文試卷 PDF 下載


下載試卷只限會員尊享





內容節錄:
中國語文
卷一考材
考生須知
(-) 「閱讀能力考材」乃本試卷設題依據。
喇沙書院
2019-2020 學年 中六級 模擬考試
中國語文試卷一
閱讀能力考材
為便於設題,「閱讀能力考材」的文章或曾經刪改。
考生編號
考試結束後,須交回「閱讀能力考材」。
不可將試卷
攜離試場
1 人類社會鬧鬧哄哄,亂七八糟,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看上去無比的複雜,但認真一想,也不
過是貧困者追求富貴,富貴者追求享樂和刺激- 基本上就是這麼一點事兒。中國古代有個大賢人
司馬遷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中國的聖人孔夫子說過:「富與貴人
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中國的老百姓說:「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無論是
聖人還是百姓,無論是知識份子還是文盲,都對貧困和富貴的關係有清醒的認識。為甚麼人們厭惡
貧困?因為貧困者不能盡情地滿足自己的慾望。無論是食慾還是性慾,無論是虛榮心還是愛美之心,
都必須用金錢來滿足,用金錢來實現,當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擔任了高官,要滿足上述慾望,
大概也不需要金錢。富是因為有錢,貴是因為出身、門第和權力。當然,有了錢,也就不愁貴,而
有了權力似乎也不愁沒錢。因為富與貴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併為一個範疇。
2 貧困者羨慕並希望得到富貴,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當的慾望,這一點孔夫子也給予肯定,但
孔夫子說:儘管希望富貴是人的正當慾望,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的富貴是不應該享受的。貧困是
人人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手段擺脫貧困是不可取的。時至今日,聖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導,早已變
成了老百姓的常識,但現實生活中,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
致富但沒受到懲罰的人比比皆是,雖然痛罵着那些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
了機會也會那樣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這就是所謂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3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羨錢財,不慕富貴者。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
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莊子垂釣於濮水,楚王派兩個使臣請他去做官,他對兩個使臣
說:楚國有神龜,死後被楚王取其甲,用錦緞包裹,供於廟堂之下,對神龜來說,是被供在廟堂之
上好呢,還是活着在爛泥塘中搖尾巴好呢?使臣說,那當然還是活着在爛泥塘中搖尾巴好。莊子的
這則寓言,包含着機心。
4 儘管古人為我們樹立了清心寡慾、安貧樂道的道德榜樣,但卻收效甚微。人們追名逐利、如蚁
嗜血、如蠅逐臭,從古至今,釀成了無量悲劇,當然也演出了無數喜劇。文學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
藝術形式,當然會把這個問題作為自己研究和描寫的最重要的素材。文學家大多也是愛財富逐名利
的,但文學卻是批判富人、歌頌窮人的。當然文學中批判的富人是為富不仁、或通過不正當手段致
富的富人,文學中歌頌的窮人也是雖然窮但不失人格尊嚴的窮人。我們只要稍加回憶,便能想出許
許多多的文學中的典型人物,作家在塑造他們的性格時,除了給予生死的考驗和愛恨情仇的考驗之
外,經常使用的手段,那就是把富貴當成試金石,對人物進行考驗,經過了富貴誘惑的自然是真君
子,經不住富貴誘惑的便墮落成小人、奴才、叛徒或是幫兇。當然,也有許多的文學作品,讓他的
主人公,藉着金錢的力量,復了仇,雪了恨,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有的文學作品,讓自己的善良
的主人公,有了一個富且貴的大團圓結局,這就又從正面肯定了富貴的價值。
5 人類的慾望是填不滿的黑洞,窮人有窮人的慾望,富人有富人的慾望。漁夫的老婆起初的慾望
只是想要一隻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後,她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當貴婦人,當了
貴婦人,她又要當女皇,當上了女皇,她又要當海上的女霸王,讓那條能滿足她慾望的金魚做她的
奴僕,這就越過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過大,必然爆破。凡事總有限度,一旦過度,必受懲
罰,這是樸素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規律。民間流傳的許多具有勸誡意義的故事都在
提醒人們克制自己的慾望。據說印度人為捕捉猴子,製作一種木籠,籠中放着食物。猴子伸進手去,
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來。要想拿出手來,必須放下食物,但猴子絕對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沒有「放
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嗎?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人總是會有一些捨不得放下的東西,
這就是人的弱點,也是人的豐富性所在。
6 中國的哲學裏,其實一直不缺少這樣的理性和智慧,但人們總是「身後多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
回頭。」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說是人性的陰暗面。依靠道德勸誡和文學的說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
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於是,佛教就用「萬事皆空,萬物皆無」來試圖扼制人的貪慾,因為貪慾是
萬惡之源,也是人生諸般痛苦的根源。
7 要控制人類的貪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還是法律,法律如同籠子,慾望如同猛獸。人類社會
千百年來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學與人的貪慾的搏鬥。儘管不時有猛獸沖出牢籠
傷人的事件,但基本上還是保持了一種相對的平衡。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係,需要克制慾望才能實
現;國與國之間的和平關係,也只有克制慾望才能實現。一個人的慾望失控,可能釀成兇殺;一個
國家的慾望失控,那就會釀成戰爭。由此可見,國家控制自己的慾望,比每個人控制自己的慾望還
要重要。
8 毫無疑問,貧富與慾望,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類痛苦或者歡樂的根源。中國人近
年來的物質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個人的自由度較之以前也有了大幅度的寬鬆,但人們的幸福感卻
沒有多大的提高。因為財富分配不公,少數人利用不正當的手段致富導致的貧富懸殊已成為影響社
會安定的主要原因。而那些非法致富的暴發戶們的驕奢淫逸、張牙舞爪又引起了下層百姓的仇視,
以至於形成了一種強烈的仇富心理,而富豪與權勢的勾結又製造出種種的惡政和冤案,這就使老百
姓在仇富心理之外又加上一種仇官心理。仇富與仇官的心理借助網路這一現代化的傳播方式,掀起
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既使某些人物和階層談網色變,惡行有所收斂,但網路自身也成為藏污納
垢的場所。
9 一百多年前,中國的先進知識份子曾提出科技救國的口號,三十多年前,中國的政治家提出科
技興國的口號。但時至今日,我感到人類面臨着的最大危險,就是日益先進的科技與日益膨脹的人
類貪慾的結合。在人類貪婪慾望的刺激下,科技的發展已經背離了為人的健康需求服務的正常軌道,
而是在利潤的驅動下瘋狂發展以滿足人類的——其實是少數富貴者的病態需求。人類正在瘋狂地向
地球索取。我們把地球鑽得千瘡百孔,我們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氣,我們擁擠在一起,用鋼筋和
水泥築起稀奇古怪的建築,將這樣的場所美其名曰城市,我們在這樣的城市裏放縱着自己的慾望,
製造着永難消解的垃圾。
10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的文學其實擔當着重大責任,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責任,我們要用
我們的作品告訴人們,尤其是那些用不正當手段獲得了財富和權勢的富貴者們,他們是罪人,神靈
是不會保佑他們的。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虛偽的政治家們,所謂的國家利益並不是至高無
上的,真正至高無上的是人類的長遠利益。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那些暴發戶們、投機者們、
掠奪者們、騙子們、小丑們、貪官們、污吏們,大家都在一條船上,如果船沉了,無論你身穿名牌、
遍體珠寶,還是衣衫襤褸不名一文,結局都是一樣的。
11 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向人們傳達許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蓋了住的,不是用來炒
的;如果房子蓋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們要讓人們記起來,在人類沒有發明空調之前,熱
死的人並不比現在多。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讓人們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們失去了旅遊的快樂,通
訊的快捷使人們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過剩使人們失去了吃的滋味。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
人們,沒有必要用那麼快的速度發展,沒有必要讓動物和植物長得那麼快,因為動物和植物長得快
了就不好吃,就沒有營養,就含有激素和其他毒藥。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在資本、貪慾、
權勢刺激下的科學的病態發展,已經使人類生活喪失了許多情趣且充滿了危機,我們要通過文學作
品告訴人們,悠着點,慢着點,十分聰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給子孫。
12 我們要用文學作品告訴人們,維持人類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質是空氣、陽光、食物和水,其他的
都是奢侈品,當然,衣服和住房也是必要的。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人們,人類的好日子已
經不多了。當人們在沙漠中時,就會明白水和食物比黃金和鑽石更珍貴,當地震和海嘯發生時,人
們才會明白,無論多麼豪華的別墅和公館,在大自然的巨掌裏都是一團泥巴;當人類把地球折騰得
不適合居住時,那時甚麼國家、民族、政黨、股票,都變得毫無意義,當然,文學也毫無意義。
13 我們的文學真能使人類的貪慾,尤其是國家的貪慾有所收斂嗎?結論是悲觀的,儘管結論是悲
觀的,但我們不能放棄努力,因為,這不僅僅是救他人,同時也是救自己。
莫言《悠着點,慢着點——「貧富與慾望」漫談》(節錄)
1馬,蹄可以踐霜雪,齕草飲水,此馬之真性也。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刻之Ⓤ,飢
之,渴之,前有橛飾②之患,而後有鞭筴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
中鈎,直者應繩。」夫木之性,豈欲中鈎繩哉?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
2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命曰天放③。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④,族與萬物並,惡
乎知君子小人哉!及至聖人,澶漫©為樂,摘僻©為禮,而天下始分矣。
3 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②,而馬知闡扼、竊轡③。故馬之知而態
至盜者,伯樂之罪也。聖人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而民乃始爭歸於利。此亦聖人之過也。
① 刻之:指鑿削馬蹄。
② 橛飾:橛,馬口所銜的橫木。飾,馬絡頭上的裝飾。
③ 天放:自然放任。
④ 填填:悠閒穩重的樣子。
⑤ 澶漫:放縱。
⑥ 摘僻:繁瑣。
◎ 衡扼:衡,車轅前面的橫木。扼,通「軛」 架在牲口頸上的曲木。
® 闡扼、竊轡:闓,屈曲。閩扼,彎曲頸項以擺脫車軛。竊,通「齧」 竊轡,齧斷韁繩。
-試卷完-
《莊子‧馬蹄》(節錄)

©2023 BAND1.ORG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