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六 中文試卷 (F6 Chinese Past Paper)

編號:
6912
年級:
中六 (F6)
科目:
中文 (Chinese)
學校
檔案格式:
pdf
頁數:
12
檔名:
聖保祿-2019-F6-ChinPaper1

▼ 圖片只作預覽, 如欲下載整份卷, 請按「免費成為會員」 ▼
F6Chinese試卷▲ 圖片只作預覽, 如欲下載整份卷, 請按「免費成為會員」 ▲




中六中文試卷 PDF 下載


下載試卷只限會員尊享





內容節錄:
聖保祿中學
二零一九至二零二零年度年考
中國語文科 試卷一
所需文具:只試卷一份
試卷總頁數:閱讀理解考材四頁,試題答題紙八頁,共十二頁。
時間:一小時三十分鐘
試卷總分:九十分
注意事項:
、本試卷分為甲、乙兩部分,甲部根據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設問;乙部根據三篇
文章設問。甲部佔 27 分,乙部第一篇佔 27 分,乙部第二篇佔 18 分,乙部第三
篇佔 18 分,總分額90分,佔考試成績百分之三十。
二、全部問題均需作答,必須根據各有關文章回答問題。
三、除題目規定須引錄原文者外,答案如能表達原意,不必引錄原文。
四、請將答案寫在試題答題紙上。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五、各題答案必須寫在指定橫線上或空格內,寫於邊界以外的答案,將不予評閱。選
擇題每題限選答案一個,多選或漏答者該題零分。請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
六、交卷時只需呈交試題答題紙。
18 作者在第5段提到有心人的同人雜誌」跟他去捧場的粥鋪一樣值得支持。為甚麼?試略加說明。
19 試根據第6段和第7段,判斷以下陳述。(4分)
(1) 作者認為蘇東坡煮的粥與別不同。
(2) 作者引張方賢的煮粥詩,目的是指出貧困時吃粥,能對人生
有所體會。
20 在以下引文中,作者談到盧馬的電影,寄寓了對人生的看法。試判斷以下哪一項最切合作者的
體會。(2分)
A 人生不必有豐功偉業,平淡才最難能可貴。
B 平淡中細味人生,方能對生活有深切感悟。
C 最精彩美好的人生,往往經歷長久的平淡。
D 平淡或刺激的人生,各有獨特深刻的滋味。
「想起初看黑白的《在莫德家的一夜》,初嘗恍如清粥,帶有清教徒氣息的主角,還談巴斯卡的
哲理,叫人擔心淡而寡味。看下去卻發覺那裏有人生千百種滋味,令人回味無窮。」(第10段)
21 篇名「粥味人生」有甚麼含意?試綜合全文加以析述。(6分)
正確 錯誤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22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4分)
(1) 取帝之所譔著而觀之。(第1段)
(2) 惡得不歸咎於萬卷之涉獵乎?(第2段)
(2) 世人對梁元帝焚書這件事有甚麼評價?(2分)
24 試根據第1段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2分)
23 在第1 段,對於「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這件事,作者記述了梁元帝自己的說法和世人的評
價。試根據有關內容,以自己的文句回答以下問題。
(1) 梁元帝說自己「讀書萬卷,猶有今日」,他所說的「猶有今日」是指甚麼事情? (1分)
作者認為,梁元帝的著作反映出他是個不學無術的人。
(1) 閱讀內容猥屑的書籍
(2) 因沉迷讀書而影響健康
(3) 因沉迷讀書而耽誤政事
(4) 因沉迷讀書而忘卻大志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25 在第 1 段,作者說梁元帝「自取滅亡」的下場是「未嘗非讀書之故」。根據文意,梁元帝由於讀
書而「自取滅亡」的原因是甚麼?(2分)
正確 錯誤 判斷
26 根據第2段,以下哪一個選項最符合作者對正確讀書方法的論述?(2分)
A 讀書不可半途而廢,須持之以恆。
B 讀書不限於閱讀,還須學以致用。
C 閱讀種類不可單一,須博覽羣書。
D 不應盡信書本內容,須去蕪存菁。
27 有論者認為,梁元帝寫的文章,犯上類似韓愈《師說》中時人所犯的「小學而大遺」的錯誤。試
根據兩篇文章的內容加以說明。(5分)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閱讀材料
1 鬧鐘是現代人不想要,而又非要不可的東西。不想要,是因為它的聲音討厭;非要不可,是因為
它有司晨之功。
2 現代人沒有鬧鐘,就會遲到爽約。輕者遭上司責罵;重者弄出人命,耽誤國家大事。為病人動急
救手術的醫生因沒有鬧鐘而遲到,艾森豪威爾Ⓤ於1944年6月6日因沒有鬧鐘而忘了起牀……後果
如何,誰都可以想像。
3 然而自上學的日子開始,就一直覺得鬧鐘的聲音討厭。不是嗎?好夢正酣,漫遊於太初的恍惚,
航入水晶的澄明,耳際突然爆發一顆定時炸彈,把水晶炸得粉碎,要不把鬧鐘擲出窗外,得有極大的
自制能力。
中國民間故事中的地獄有油鑊刀山,現代人一星期五天- —甚至六天、七天——被鬧鐘凌遲,自
憐之餘,一定覺得民間故事記載地獄的刑具時,漏掉了亡魂耳際的鬧鐘。這種感覺,在嚴冬的早晨尤
其強烈。外面是零下二十度,你在睡夢中被牀頭的定時炸彈炸醒,愕視着窗外紛飛的大雪,敢肯定自
己置身於凡間,而不是在阿鼻地獄醒轉?
5 鬧鐘自知討我嫌憎,多年來也想盡了辦法取悅主人。先把嘎嘎的頑鐵鏽嗓改為哐啷哐啷的金石之
音。金石之音不能討好,就模仿輞川檐前的淅瀝,剡溪流水的潺潺,靈隱寺露井的丁東。到了最後,
更請來德布西、蕭邦、莫扎特…
6 鬧鐘無論怎樣努力,都注定失敗的。它即使請來周穆王,在我耳畔奏起承雲、六瑩、九韶、晨露
②,甚至召來天籟,命銀漢流過我的兩鬢,叫眾天使在我的卧室裏慢撥金琴,或者呼仲夏的星光到我
的枕邊輕碰,最後還是徒勞的。
7 因為鬧鐘和廁所差不多。千百年來,廁所不知換了多少美麗的名字,從「洗手間」(washroom)
到「休息室」(rest room)到「舒服站」(comfort-station),每個名字都像一件馨香美麗的新衣。但過不
了多久,就被打回原形,成為臭氣薰天的茅坑圓潤。鬧鐘的命運也相同:不管它的口技如何出神入
化,不管它費盡多少脣舌,模仿多少悅耳的聲音,歸根結柢還是討人厭的。用打樁機或天使的金琴把
你吵醒,有甚麼分別呢?在天使的金琴聲中醒來,你一樣睡眼惺忪,睡眠不足;一樣要洗臉,穿衣,
出門;衝進鋪天蓋地的大風雪裏。金琴之吵和打樁機之吵,有分別嗎?
8 最近退而自省,對鬧鐘有了另一種看法,覺得我這個人太沒良心。三十多年來,儘管外面寒風怒
號,大雪紛飛,鬧鐘仍靜靜地工作,除了假期,總分秒不差地把我喚醒。有了鬧鐘,我才可以無憂無
慮地沉入黑甜。沒有鬧鐘,我不知要爽多少約,錯過多少班輪船、火車、飛機。自從我十一歲那年離
開鄉間,就變成一隻遲起的鳥。習慣遲起的鳥仍捉得到蟲兒,也完全是鬧鐘的功勞。
良藥苦口,鐘言逆耳。過去三十多年,如果不是鬧鐘做我的忠臣,我早已變成不早朝的昏君了。
三十多年來,鬧鐘指九天為正,指星辰為正,指格林尼治和本初子午線為正,敢於冒殺身之禍而犯顏
強諫,其節操,其風骨,實在可以為天下的楷模。而我卻忠佞不分。這樣發展下去,有一天恐怕要變
成楚懷王、齊襄王,甚至淪為夏桀、殷紂。
10 從今天起,我是唐太宗,鬧鐘是我的魏徵。
① 艾森豪威爾: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出任盟軍司令,他在1944年6月6日成功帶領盟軍登陸法國諾曼
第,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作戰,戰事中涉及接近三百萬名士兵。
② 承雲、六瑩、九韶、晨露:黃帝、伏羲氏、舜、商湯等古代賢君的樂曲,語出《列子·周穆王篇》。
③ 圖溷:即廁所。
④ 魏徵:唐代名臣,曾多次向唐太宗直言勸諫,但唐太宗都能接納。君臣二人因而成為直言與納諫
的歷史典範。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余光中《我與鬧鐘》
1 一向喜歡吃粥。在外國,早餐是咖啡牛角包。在香港家裏,母親早上都會煲粥。母親年輕時在廣
州唸書,吃過廣州荔灣的艇仔粥。五、六十年代在香港,大家都有上街買雲吞麵或艇仔粥當宵夜的經
驗,拿一個漱口盅或湯兜,就像《花樣年華》①裏的張曼玉一樣,不過當然沒穿那樣的旗袍。我記得
大牌檔早晨都有熱騰騰的白粥油炸鬼。在外國讀書,最懷念的就是香港的明爐白粥。我還記得豬紅粥,
味道不怎麼樣,吃起來卻非常利落。可惜因為衞生關係,現在都不能賣。以前流行的是艇仔粥、及第
粥,現在海灣都已填海,也沒有甚麼人從讀書進入仕途;粥店裏多人叫下火的皮蛋瘦肉粥,大概因為
火氣大的人愈來愈多了。
2 現在街上不易吃到好粥,在一般快餐店茶餐廳裏甚至連粥的影子也沒有。我在屯門教書,有一兩
次早上想吃碗粥,竟然找不到地方。這大概因為煮粥比其他快餐要花上更多時間和心機吧!於是更懷
念母親的粥了。除了魚片、魚滑、瘦肉,母親也不時變化新主意:輪番加入百合、杞子、薏米、山藥、
絲瓜、蓮子,或者像福建朋友那樣加入蘿蔔和蝦米煮成蘿蔔粥。
3 我吃是吃了,只是覺得好味道。到現在知道多點,才逐漸明白百合潤肺清熱、薏仁健脾、杞子明
目降血糖、絲瓜清熱潤喉,才又體會多一點稠綿白粥裏暗藏的苦心。
4 吃的粥煮得稠綿柔膩是功力所在,我們欣賞的是那份心思、那種熟能生巧的藝術,不一定要求高
貴的食材。城中名食府主人寫富貴的燕窩鷓鴣粥,不用米而以官燕、鷓鴣及參薯煮成,我讀來但覺增
長知識,卻不一定想要試食。反而素未謀面的培養健力豬的主人開粥鋪,提倡不用味精、注重食材,
反而去了捧場,以示對這種態度的支持。開張時人客不算多,也許是跟主流的賣點太不同了,也許被
五光十色的廣告弄壞了胃口的大眾覺得太素了。聽說現在增加了小菜,應該可以逐步堅持下去吧?
5 經營粥鋪,不用味精,材料認真,值得一試 一如有心人的同人雜誌②,像《城市誌》或《月
台》,值得支持。我們買一本,是想支持多元的口味。百花齊放,不定於一尊,那本來是香港可以有
的好處。若果全是一樣的快餐店、找不到不同對待食物的態度,那才可怕。
6 其實吃粥文化相當久遠了。蘇東
豆大麥粥、豆粥(沙瓶煮豆軟如酥)。東坡羹也有加米如
粥般煮:據說吃來令他心平而氣和。蘇東坡寫作不喜隨俗,人家說「荔枝似龍眼」,他卻說似江瑤柱,
不從形似而從一個新的角度體會。我最喜歡他說:「早韭欲爭春,晚菘先破寒。人間無正味,美好出
艱難。」吃粥不算甚麼美食,可算是從艱難中體會的美好吧!
7 曹雪芹晚年家貧,「舉家吃粥酒常賒」。明代詩人張方賢煮粥詩:「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兒女細
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莫言淡薄少滋味,淡
薄之中滋味長」鄭板橋也說寒天吃粥之無窮樂趣。好似正是在貧病之際、在嚴寒難耐之時,才體會
到這淡薄的美好。
8 《海上花列傳》一開頭趙樸齋要請陸秀寶吃酒:這是長三書寓裏交往的規矩。一般叫局極盡炫
耀、要講排場。但相對來寫,私人同吃的小菜以清爽美味見長:李漱芳病中靜養,情郎不在身邊全無
胃口,待他歸來才共用四色精緻素碟。又如沈小紅與王蓮生言歸於好,同吃自家燉的火腿粥。粥好像
也是一種私密的食品呢。
9 生病的人甚至不能吃米煮的粥,要吃燕麥煮的清粥,看到人家寫富貴的燕窩鷓鴣粥的兩句:「富
貴粥品何須米,燕窩豈與梗同」,不禁哈哈大笑:「現在我病了只能吃不用米的粥。說這話的人看不
起米,倒沒想到有人連米也不能吃呢!」
10 朋友晚上傳來短訊:伊力盧馬④中風數日,以為會好轉,不想卻在早晨撒手塵寰。我們都知道他
年事已高,宣佈不再拍片,沒想到去得這麼快。新學期的創作課,想用法國電影,尤其新浪潮諸家的
作品,以鏡頭調度、剪接編輯章法,來教中文寫作,夏天暑假裏都在重看盧馬的電影以作準備。想起
初看黑白的《在莫德家的一夜》,初嘗恍如清粥,帶有清教徒氣息的主角,還談巴斯卡的哲理,叫人
擔心淡而寡味。看下去卻發覺那裏有人生千百種滋味,令人回味無窮。盧馬後來都是小本製作、以家
庭式團隊,從蠅蠅瑣事,拍感情轉折、人生選擇。那裏沒有山珍百味,是清粥般的簡樸,初接觸或覺
不夠刺激,對生活體會愈多,愈能從中嘗出滋味。
也斯《粥味人生》(節錄)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①《花樣年華》:2000 年上映的香港電影,故事以 1960 年代的香港為背景,女主角張曼玉在片中常穿
② 同人雜誌:源自日語「同人誌」,指有相同喜好的人共同創作出版的書籍、刊物。
③《海上花列傳》:清末小說,韓邦慶著。內容描寫當時上海的妓院生活,「長三書寓」是書中所寫的
一所高級妓院。
④ 伊力盧馬:伊力盧馬(Éric Rohmer, 1920 - 2010),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
背景:魏晉南北朝時,南方梁朝的將領侯景作亂,攻陷梁朝首都建康,並囚禁梁武帝。梁武帝的兒
子蕭繹一直留守江陵,不出兵救父親。侯景死後,蕭繹於江陵登基,是為梁元帝。後來,北
方的西魏在梁朝沒有防備之下入侵,更在短短三個月內攻陷江陵。
1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惡其不悔
不仁而歸咎於讀書者。帝之自取滅亡,非讀書之故,而抑未嘗非讀書之故也。取帝之所誤著而觀之,
搜索駢麗②,攢集③影跡,以誇博記者,非破萬卷而不能。於其時也,君父懸命於逆賊,宗社垂絲④
於割裂,而晨覽夕披,疲役於此,義不能振,機不能乘;則與六博投瓊、耽酒漁色也,又何以異
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則聖賢之訓典,足以錮志氣於尋行數墨之中,得纖曲乙而忘大義;況百家
小道,取青妃白®之區區者乎?
2 夫讀書將以何為哉?辨其大義,以立修己治人之體也。不規其大,不審其時,則讀書萬卷,止
以導迷。元帝所為,至死而不悟者也;惡得不歸咎於萬卷之涉獵乎?
王夫之《讀通鑑論•論梁元帝讀書》(節錄)
① 江陵:位於現今湖北中南部。
(2) 駢麗:指對偶藻飾之辭。
(3) 攢集:簇集、聚集
(4) 宗社垂絲:比喻國家像繫在下垂的絲線上一般。
5 六博投瓊:泛指賭博。
(6) 尋行數墨:形容人們讀書時拘泥於一字一句的鑽研,而不講求義理的融會貫通。行,一行行字;
墨,字、字跡。
0 纖曲:形容文章的措辭細密曲折。
(8) 取青妃白:以青色比配白色,比喻詩文講求對仗。妃,比配。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聖保祿中學
二零一九至二零二零年度
中六_____ 姓名
甲部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30%)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4分)
(1) 事父母幾諫………《論仁論孝論君子》
(2) 卒相與罐,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
(3)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4)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念奴嬌·赤壁懷古》
中國語文科 試卷一
試題答題紙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語體文。(2分)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始得西山宴遊記》
(1) 乞人:
3 根據《逍遙遊》,莊子說惠子「猶有蓬之心也乎」,是指惠子:(2分)
A 心胸狹窄
B 不知變通
C沒有才學
D 說話大而無當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4 試根據《魚我所欲也》一文的內容,以自己的文句完成下表。(4分)
為了宮室、妻妾,沒有辨別禮義是非就接受
萬鍾俸祿。
說明的道理
說明人人都會為了成全道義而犧牲生命,
捨生取義。
《月下獨酌》和《登樓》都以描寫「花」作開始,李白和杜甫分別借詩句表達甚麼感情?試略加
說明。(4分)
據《岳陽樓記》一文,「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有甚
麼作用?試加以說明。(3分)
7 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作者藉其他人物的言行,襯托藺相如的人物形象。試根據有關內容,
把答案填寫在下列表格之內。(4分)
其他人物的言行
(1):(答案不得多於 2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在澠池之會中,秦王的隨從退後散開,沒有上前救助秦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藺相如的人物形象
洞悉人心勢利
根據《師說》全文,作者運用了甚麼手法說理?(2分)
(1) 引用名言
(2) 善用比喻
(3) 正反對比
(4) 古人事例
C (1)(3)(4)
D (1)(2)(3)(4)
在《六國論》中,蘇洵認為以下哪些是六國被秦所滅的原因?(2分)
(1) 軍力懸殊
(2) 錯失優勢
(3) 戰略錯誤
(4) 目光短淺
B (1) (3) (4)
C (2) (3) (4)
D (1) (2) (3) (4)
乙部 閱讀理解(70%)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10 下列引文中,作者運用了甚麼寫作手法?(2分)
現代人沒有鬧鐘,就會遲到爽約。輕者遭上司責罵;重者弄出人命,耽誤國家大事。(第2段)
11 以下句子的雙破折號有甚麼作用?(2分)
現代人一星期五天——甚至六天、七天——被鬧鐘凌遲,自憐之餘,一定覺得民間故事記載地獄
的刑具時,漏掉了亡魂耳際的鬧鐘。(第4段)
A 總結前文要點。
B 表達相反語意。
C 補充解釋內容。
D 提示語意轉折。
12 作者在第7段說「鬧鐘和廁所差不多」,試根據兩者的相似之處,填寫下表。(4分)
兩者多年發展的相似之處
兩者發展結果的相似之處
不斷改變名字,由廁所改為「洗手
間」、「休息室」、「舒服站」,以求改
變予人污穢的印象。
13 試根據本文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分)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1) 作者指出,鬧鐘多年來循功能方面不斷改進。
(2) 作者對鬧鐘的看法有所轉變,乃因為鬧鐘多年來不斷改進。
不斷改變響鬧聲,仍然改變不了吵醒
人們睡覺,被人討厭的本質。
14 以下引文的粗體字運用了甚麼寫作手法?(2分)試略加說明。(3分)
良藥苦口,鐘言逆耳。(第9段)
(1) 寫作手法:
(2) 說明:
15 作者在文末說:「從今天起,我是唐太宗。」試綜合全文,說明這句話的用意是甚麼。(5 分)
16 綜觀全文,試以一個四字詞語形容余光中先生的文字風格,並於文章中舉例加以說明。(5 分)
(1) 文字風格:
(2) 說明:
17 以下哪兩項描述最符合作者對「稠綿白粥裏暗藏的苦心」(第3段)的體會?(2分)
(1) 中國藥食同源的博大精深。
(2) 普通食材也能煮出營養豐富的粥。
(3) 母親煮粥所花的時間和心機。
(4) 母親為家人健康着想的心意。
中六 中國語文科試卷一

©2023 BAND1.ORG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