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六 中文試卷 (F6 Chinese Past Paper)
編號:
6909
年級:
中六 (F6)
科目:
中文 (Chinese)
學校
檔案格式:
pdf
頁數:
11
檔名:
喇沙-中文1920_F6_mock-P1-答題簿
▼ 圖片只作預覽, 如欲下載整份卷, 請按「免費成為會員」 ▼

▲ 圖片只作預覽, 如欲下載整份卷, 請按「免費成為會員」 ▲
中六中文試卷 PDF 下載
下載試卷只限會員尊享
或
內容節錄:
中國語文
日期:2020年2月5日
時間:08:15-09:45
喇沙書院
2019-2020 中六級模擬考試
中國語文試卷一
閱讀能力答題簿
考生須知:
宣布開考後,考生須首先在第 1 頁的適當位
置填寫考生編號。
本試卷乙部根據另行派發的「閱讀能力考材」
(三) 全部問題均須作答,考生須根據有關文章回
答問題。
各題答案必須寫在本試題答題簿指定位置,
寫於邊界以外的答案,將不予評閱。漏答或
錯答者,該題得0分。
(五) 本卷文字題宜用原子筆作答。為便於修正答
案,多項選擇題宜用鉛筆作答。
(六) 作答選擇題時,請選出正確答案,然後塗滿
與答案相應的圓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
選者0分。
(七) 如有需要,可要求派發補充答題紙。每一紙
張均須填寫考生編號、填畫試題編號方格,
並夾於簿內。
(八) 試場主任宣布停筆後,考生不會獲得額外時間
填寫考生編號或填畫試題編號方格。
考生編號
考生得分
12 解釋以下文句中標有▲的字詞,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4分)
① 曲者中鈎,直者應繩。
② 故馬之知而態至盜者
13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語體文。(3分)
夫木之性,豈欲中鈎繩哉?
14 在第1段,作者認為伯樂有甚麼過錯?(2分)
A 給予馬匹過分的呵護
B 不依從馬匹的天性管理牠們
C只用威嚇的手段逼馬匹順從
D 沒有給予馬匹適合的居住環境
15 聖人治理天下,伯樂則管理馬匹。作者認為兩者用了甚麼相似的方法?(2分)又這兩種
方法會導致甚麼後果?(2分)作者對這兩種方法有何相同的評價? (1分)試以自己的
文句分別說明。
聖人治理天下
人民的言行不再悠閒穩重,開始爭
逐和歸附利益。
伯樂管理馬匹
在馬匹身上加上車衡、車軛、佩飾
等器具,強行訓練牠們。
16 綜觀全篇,本文運用了甚麼說理手法?(2分)
①比喻論證
(2 借古諷今
(3 引用語例
4 對比論證
治理天下應摒棄規限人民的措施。
2 治理天下應當引導人民改惡向善。
17 《莊子‧馬蹄》(節錄)提出治理天下不應「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試根據文意,判斷
以下陳述是否符合該文的主張。(4分)
-試卷完-
甲部指定閱讀篇章(30%)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帶點的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6分)
(1) 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六國論》)
(2)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念奴嬌‧赤壁懷古》)
(3) 木直中繩,鞣以為輪。(《勸學》)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3分)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始得西山宴遊記》)
(1) 詞人並不肯定自己所遊覽的赤壁,是否確實為三
國時代的古戰場。
(2)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主旨是借周瑜以自
3 試根據《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判斷以下陳述。(4分)
4 試指出下列《魚我所欲也》的引文,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2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
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5 《登樓》一詩中,「北極」和「西山」分別指代甚麼?(2分)又杜甫借「北極」和「西
山」抒發甚麼感慨?(2分)
(1) 「北極」指代:
「西山」指代:
(2) 抒發的感慨:
6 綜合《月下獨酌》一詩,作者在各詩句中流露了不同的感受。試根據有關詩句,把答案填
寫在下表之內。(4分)
《月下獨酌》詩句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李白的感受
7 以下一節引文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試指出其中一種。(1分)又這種修辭手法如何加強
言志效果?試以引文為例,略加說明。(2分)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
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岳陽樓記》)
(1) 修辭手法:
(2) 言志效果:
8 《逍遙遊》中,莊子批評惠子「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當中所提及的「蓬之心」是指
甚麼?(1分)這種人的心理有何特點?試略加解說。(3分)
「蓬之心」:
心理特點:
閱讀能力考材(70%)
第一篇共有 13 個段落,按內容大意可分成六個部分。試指出第二至五部分由哪些段落組
成。(4分)然後概述第二至五部分的內容大意,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10分)
第二 (2):
第1至2段
第四 (3):
第五 (4):
部分 第 段
內容大意
指出人們熱衷於享樂、刺激,故此都追求富貴,厭惡
貧困,因而出現以不正當方法脫貧的社會現象。
以致與追名逐利的故事,成為文學的重要素材。
(2分)而作
者認為控制貪慾最有效的手段是法律,並指出
以中國為例,說明現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及人類的苦樂
段|根源就是貧富、慾望,並擔心
指出文學具
(2分)以及藉文學告訴人們應持哪些處世態度。
抒發感想,表示即使文學不能克制慾望,作者仍不會
放棄以文學改變人類的努力。
2 以下哪兩項符合作者對貧、富、貴的看法?(2分)
① 貧窮的人都渴望得到富貴。
② 富人經常門可羅雀。
③⑥ 富與貴是無分先後的。
④ 財富既能滿足物質慾望,也可滿足心理慾望。
D (2) (3) (4)
供於廟堂
在爛泥塘中
本文第3段以神龜喻人,試指出以下神龜的處境,比喻人處於哪種境況?(4分)
人的境況
4 第3段寫到莊子的神龜寓言,作者認為這個寓言包含着「機心」,為甚麼?(4分)
5 在第4段,作者談及「文學」與「窮富」的關係。根據文意,判斷以下兩項陳述。(4分)
(1) 作者認為文學家大都表裏不一。
(2) 文學作品對富貴表現了批判態度。
6 在第5段中,作者提到「樸素的人生哲學」。以下哪項描述最切合這種哲學?(2分)
A 福兮禍之所伏。
B 滿招損。
C 否極泰來。
D 物極必反。
(1) 道理:
正確 錯誤
7 在第5段,作者借「漁夫的老婆」和「猴子」,說明甚麼道理?(3分)試另擬一個可說
明這道理的例子,並略加解釋。(3分)
(2) 例子:
8 作者在第 5 段提到,「肥皂泡,吹得過大,必然爆破。」試綜合全文,「爆破」包括下
列哪項現象?(2分)
① 生靈塗炭
② 迷失自我
③ 散播仇恨
④ 破壞環境
作者在第 11 段提到,文學要讓人記得「人類沒有發明空調之前,熱死的人並不比現在
多。」試說明為何作者希望人們記得這句話。(4分)
10 本文以「悠着點,慢着點」為題。「悠着點,慢着點」指的是甚麼?試綜合全文加以析
述。(6分)
11 在第 11 段,作者提出「十分聰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給子孫」,原因是︰(2分)
A 太聰明的人會被聰明所誤。
B 要致力培養子孫的智慧與科技。
C 要把發展空間留給子孫。
D 為子孫留下更好的生活環境。